伍艳萍,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财务1303班的学生,已入校大半年。从今年3月起,她养成一个新习惯,上课前先把手机自动调成静音,再装进一只绒布袋,最多是要拍老师的PPT讲义时,才拿出手机拍个画面,此外,上课时间早已习惯将手机置之度外。 不仅她如此,和她同班的26名同学,都在“无手机课堂”承诺书上签名,承诺上课时不用手机做与学习无关的事。
今年3月,浙工大之江学院面向全院大一学生发了一封倡议信,倡议大家从“无手机课堂”开始,清新学风。倡议发出后,学院72个班级中,有23个班级自愿申请成为“无手机课堂”试点班,这其中,就有伍艳萍的班级。
如今,“无手机课堂”在该院推行了一月有余,已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发自内心认可这项倡议,并自觉坚持。
伍艳萍说,入校之初刚流行用智能手机,有很多好奇心,平时总忍不住拿出来,浏览下QQ、微信等。而现在,上课时如果谁再用手机,会觉得有些不好意思。
任课教师为试点班打分
在浙工大之江学院,“无手机课堂”试点班实施以来,每堂课毕,任课教师都要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,考核打分。
上课期间,如全班学生将手机放入收纳袋,全班无人违规使用手机玩游戏、浏览网页,全班学生都能认真听讲,课堂氛围良好,在“综合评价”一栏,任课教师就会写一个“良好”。
此外,还不定期有试点监督员进行巡视,这些评分也会纳入年底的优秀班级参评考核。
该院团委书记王林祥说,根据统计,从3月12日至4月11日,参与“无手机课堂”的23个班级,每堂课的教师评语,全部是“良好”。
王林祥说,接下来,准备发起新一轮的倡议,让更多的班级自觉承诺“无手机课堂”,也会选拔出几个比较优秀的“无手机课堂”试点班和没有实施“无手机课堂”的班级学生面对面座谈。
日前,记者在该院采访时,特意去他们的教学楼里,逐层楼梯走走,隔着教室的透明玻璃窗,发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沉默地低着头,而是自信地扬起青春的额头,跟随着教师的讲解。
不是教条式地禁止用手机
“无手机课堂”所倡导的,也并不是教条式地禁止在课堂中用手机。
该院广告1302班的吴佳佳说:“我们班也是‘无手机课堂’试点班,在课堂上还会用手机,只是不用来玩。我们都喜欢季靖老师讲的社会学,比如,季老师在讲‘原生家庭’和‘次生家庭’的概念时,就会建议我们用手机先搜索下这两个名词的概念,有了自己的理解,再听她讲解,印象会很深刻。”
季靖从教10余年,在电话中,她声音很年轻:“从来就没有什么事情是绝对的,在我的课堂,需要一个思维的活跃度,但社会学的很多概念,学生们一般没有机会接触到,课前也不太会主动预习,所以在课堂上给学生三五分钟的时间,通过手机去查找信息,是在培养一种主动学习认知的能力。”
“作为教师,当然很希望课堂上的关注度,但并不能因此就拒绝新鲜事物。给学生一点时间去准备,然后再讨论讲解,让他们收获的不仅是知识,更有助于自信的提升。”季靖非常肯定地说,“现代社会,无论是教师,还是学生,都已经不可避免地通过手机接收信息。”
比如季靖自己,每天用手机的时间在一小时以上,主要是阅览关注的微信公众账号上的文章,随时随地收发邮件。
学会善用APP应用软件
在该院,记者随机采访了近20名学生,询问了3个问题:第一,手机每天充几次电?第二,经常用的3个APP应用软件是什么?第三,上自习时,看书的时间多还是看手机的时间多?
记者发现,这些学生中的80%手机每天充电一次以上,经常用的3个APP中,除了外语学院的女生经常用“有道词典”,剩下的大多数是用手机QQ、微信;上自习时,70%的学生是看书比玩手机的时间多。
针对这种现象,该院英语教师赵赟说,外语系学生的手机里,基本上都装了“有道翻译官”,做题目时碰见生词,马上查“有道”,看上去是很快捷,其实用脑子更少。实际上碰见生词可以联系上下语境去猜一下,然后再用字典,这样才会记得深刻。
赵赟说:“我并不是不建议学生使用应用软件,应用软件是一个巨大的学习资源,如果能选到适合自己的,真是如虎添翼。比如VOA系列的听说练习,就很好。”
伍艳萍下载的一个APP叫“我要当学霸”。这种应用软件可以自己设置学习时间,比如在手机上设置“早8点至9点学习英语”,在这期间,如果点开手机QQ,就会跳出一行字:“别人都在学习,只有你在玩手机!”
伍艳萍说:“这行字对自己是一个有力的提醒。时间长了,坚持自觉学习,学霸也会发来笑脸、鲜花,感觉上它成了我的好朋友,陪我走过最孤独的学习时光。”
越来越多的高校正在试行“无手机课堂”
在浙江,试行“无手机课堂”的高校不仅仅是浙工大一所,据记者了解,浙江理工大学、浙江财经大学、必发888在线登录、浙江金融职业学院、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等多所院校也纷纷试行了“无手机课堂”。
其中,必发888在线登录信息科技学院早在去年12月起就开始在全学院试行。该院党总支副书记陈超祥说:“去年刚试行时,每个班级差不多只有1/3的学生愿意主动在上课前,把手机放在讲台上的‘手机收纳箱’里统一保管,现在试行了快半年,大约有2/3的学生愿意自动上交手机。”
陈超祥说:“‘无手机课堂’试行以来,还发生了个有趣的现象,原来上课时,学生们都不愿意坐前面的一二排,占座位都是靠后,现在刚好相反,前面一二排的座位更受欢迎。”
该院年轻教师刘耀林说:“2008年前后,智能手机还很少,那时上课会很吵,时不时会听见手机铃声和短信提示音,等到2010年前后,上课时不用再维持秩序,因为你会发现很多学生都埋头玩手机,根本没人在意老师。”
刘耀林说:“学生课上玩手机,一方面是自制力弱的表现,另一方面对教师的授课内容没有回应,该反省的,不仅仅是学生,也有教师自身。但学校倡议‘无手机课堂’还是很有必要的,因为如果上课时不学习,下课时再不学习,就真的没时间学习了。人与人之间的差距,主要还是自制力方面的差距。”
另一位年轻教师则说:“我是讲电路控制的,理论部分的内容会很枯燥。原来上课时,有时最多要提醒10多次,请大家好好听课,不要玩手机了。现在上课,看着学生们一双双期待的眼睛,只想把自己的课讲得更精彩些。”
短 评
当技术越来越多地以一种智能参与到我们的生活,越来越多的问题得以依赖技术解决——失眠时,可用催眠软件;想不出甜蜜的话,可以参考情书大全;找不到方向时,可以用指南针;周末想出门散步,可以随手用手机查查此刻的PM值……
和我们最为贴近的技术,莫过于手机了。人人有手机,有人觉得手机是自己与世界联系的纽带,只要手机在,就拥有了实现任何一个梦想的行动力;有人觉得手机是知心好友,可以随时记录自己的生活点滴,共享快乐,分担伤悲;有人觉得手机是一种烦恼,关机之后,世界就又恢复了净洁之美貌……
大学生自然是手机用户群体中最活跃的,甚至,某种程度上说,他们是智能手机用户群体中的领跑者,让人倾慕的同时,也会让人担忧,会不会有太多的时间因为手机而丧志?
正因如此,多所学校不约而同地倡导的 “无手机课堂”,无非是想,让正坐在课堂里的年轻人,学会专心,学会克制。
对于自制力不强的学生来说,“无手机课堂”是一种有效督导,督导的不仅仅是眼前的课堂效率,也是学习态度、学习习惯的有效促进;对于本身就非常热爱学习、珍惜课堂的学生来说,“无手机课堂”为他们创造的,其实是一种更好的生态环境,屏蔽了当自己用功时因其他同学使用手机而可能面对的种种诱惑。
我想,如果我正年轻,依然在春天之大学课堂,会很珍惜这一段远离手机的时间。因为,再没有什么比心无旁骛地追寻理想之光更为珍贵。
新闻链接:http://www.zjjyb.cn/jyb/zhxw/607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