寻文化之根,传文化之脉——西路乱弹传承人采访录

发布日期:2012-09-02 点击数:
作者:xxbgs |编辑:

为认真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的精神,大力保护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,记录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及其技艺,挖掘传承人的事迹和业绩,反映和宣传他们的突出贡献,学习和传扬他们的优秀精神。今年暑期,我校积极响应省委外宣办,省文化厅、省教育厅、团省委、浙江日报社、浙江广电集团等省级单位号召,组织了一支由人文学院学生干部组成的“走访传承人”主题采访小组,顶着炎炎烈日,赶赴戏曲之乡——诸暨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“西路乱弹”传承人采访调查活动。 诸暨为越国古都、西施故里,具有悠久的戏剧、音乐、舞蹈、曲艺表演历史,是我国江南音乐戏曲发祥地之一。这里曾孕育了一批古代的戏剧家、音乐家、舞蹈家和曲艺家,诸暨“西路乱弹”就是一朵盛开于诸暨民间的戏曲奇葩,是一个具有较高欣赏价值和学术价值的优秀剧种。本次采访小组正是以“西路乱弹”技艺传承历史、传承人的主要事迹和主要贡献等为主要的采访出发点,对“西路乱弹”传承人——蒋桂凤老师进行了专题采访。

在采访过程中我们了解到,诸暨“西路乱弹”,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,源远流长,是南戏在传播过程中受诸暨地方官话、俚曲等影响发展衍变而成的乱弹剧种,形成于明末清初,至道光、同治年间盛行于诸暨,并流行于嵊州、绍兴、萧山、浦江、义乌等周边地区。

蒋老师还为队员们详细介绍了“西路乱弹”的艺术特征、发展过程以及自身作为技艺传承人如何保护和继承“西路乱弹”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。当然,“西路乱弹”也经历一段低迷时期,后经蒋老师的不断努力以及“西路乱弹”表现出的独特地域风情和家乡的特点,受到了政府部门的重视和保护,去年六月被文化部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名录,同时选定东和乡十里坪村为西路乱弹传承基地,蒋老师为指导老师。

采访期间,73岁高龄的蒋老师为队员们即兴表演了一段“西路乱弹”,展示了一些珍贵的历史照片。蒋老师表示自己会竭尽毕生精力让“西路乱弹”得以有效保护和传承。

通过此次专题采访,让年轻的一代渐渐意识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限魅力,同学们纷纷表示会尽自己微薄之力将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。

\

人文学院 黄达聪

2012.08.31

上一条:军训系列报道之一:军训号角吹响

下一条:我校2011级本科生军训开营

最新更新
热文排行
XML 地图